喜讯:海潒派HIBEST在国际洗染行业评选中获得大奖
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洗涤行业全球最佳评选中,公司获得2项国际大奖;
如何定义湿洗
湿洗这个说法源自欧洲,其英文Wet-cleaning正好对应干洗的Dry-cleaning,简单的说湿洗是用水作为“溶剂”,加入对面料具有保护作用的化学品,在可精确控制的洗衣机中用特定的程序洗涤,同时配以可控制湿度的烘干机,以及带拉伸功能的整烫设备来清洗纺织品的一种全新工艺。发展至今在ISO3758国际洗衣标识标准中已单独列出了湿洗标识:(见下图一),其含义依次为:专业湿洗、专业温和湿洗、专业超温和湿洗,由此可见,湿洗作为一种规范的洗涤工艺从预处理、洗涤、烘干到整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和闭环,任何试图简化或省略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个设备,都不能算作是可广泛应用的湿洗系统,并且这会将湿洗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图一:ISO3758国际洗涤标识中的湿洗标识
湿洗产生的背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服装干洗普遍使用的四氯乙烯溶剂,由于其潜在可能的致癌性以及在没有被规范使用、存储与残余物处理的情况下,对所在区域土壤与地下水潜在污染的担忧,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的部分州逐步制定出对四氯乙烯的使用、排放和残余物处理更严苛的法规,不仅对一些商业物业的洗衣店设置四氯乙烯干洗机做出了限制,同时残余物须付费交给专业公司处理,这提升了四氯乙烯干洗的运营成本。因此从业者们不断研发新的更环保的纺织品清洗方案,如:碳氢石油溶剂、K4溶剂和硅基溶剂等,湿洗也是在此背景下的替代路线之一。
由于受技术的局限,这个阶段的湿洗工艺在精细化方面的控制尚有不足,对操作人员的经验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且批量处理的效率并不高。直到2010年左右建立在化学工业和机电控制技术快速进步的基础之上,湿洗工艺的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稳定、高效和成熟的一种可批量清洗纺织品的技术方案。(注:通常把1990~2010年的湿洗称为第一代湿洗,2010年之后至今的称为第二代湿洗)
湿洗的机理
我们都知道由洗涤剂、机械力、时间、温度组成的洗涤四要素,在湿洗中洗涤剂成为关键因素,首先和普通水洗不同,洗涤羊毛、真丝等精细敏感面料,湿洗化学品须是弱酸性,而不能是碱性的,因为碱会导致丝、毛纤维中的肽键水解,造成强度的下降甚至损坏。
同时,湿洗化学品成份中有一个特殊功能是起到保护面料颜色和纤维结构的作用,能在洗涤和漂洗过程中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无色透明的保护膜,被保护膜包裹着的纤维表面变得更光滑,在清洗和烘干过程中能有效减小面料之间、面料和滚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羊毛类面料表面不易粘结(如下图二),真丝类面料表面不易变毛,最大程度的保持面料原有的特性。
图二:黄色部分模拟纤维保护剂在
羊毛纤维鳞片表面形成的保护膜
除了在洗涤过程中需要对纤维进行保护外,在漂洗过程同样需要,在纤维表面形成的平滑保护层在后面的烘干环节起到减小摩擦的保护作用,保持衣物的质感并有助于后面的整烫工作。
在湿洗系统中需要远低于普通水洗的机械力,来配合化学品完成对精细敏感面料的保护,这就要求湿洗设备不能像普通水洗那样,让衣物从高点摔落这样较强的拍打和摩擦力,而需要通过对设备的编程达到精确控制滚筒转动,用极低的转速和一定的停顿时间让衣物在较低的高度之间或翻动或静止,以大幅降低所受的机械力,达到兼顾清洗与保护纤维的效果以确保精细面料的安全。(见下图三水洗和湿洗过程衣物翻滚路径的差异,为便于说明标注了最高、最低、最左和最右四个位置)
图三:水洗过程衣物翻滚路径
湿洗过程衣物翻滚路径
在洗涤时间和温度二个要素方面,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精细敏感面料不能承受较长的洗涤时间和较高的洗涤温度,一个湿洗洗涤流程通常需要在20分钟左右,并于较低的温度下完成。
湿洗对洗衣设备的要求还体现在需要更高的脱水G力,遇水敏感的面料需要确保水份停留在纤维中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大程度的减轻水份对纤维的影响,更高的G力可迅速将水份从纤维中脱离。
除了可精确控制烘干温度外,湿洗对烘干设备还有更高的要求,须可精确控制面料中残留的湿度,根据面料敏感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残留湿度值,在烘干到预设的残留湿度时候自动停止,这样对于精细敏感面料既能降低缩水和长时间翻滚磨损带来的风险,又有助于后一步的熨烫和纤维的恢复。
由于纺织品清洗是一个包括清洗、烘干和整烫的全过程,湿洗作为商业纺织品清洗的方案之一,同样需要面对整烫这个环节。虽经化学品的保护、机械力的大幅减小等手段,但敏感性面料经清洗和烘干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约3%的收缩,所以在整烫环节需要带有拉伸功能的人像机与吹裤机,才能够对烘干后残留一定湿度的服装进行快速的熨烫与定型,熨烫效果立体而且可有效恢复服装在湿洗前的尺寸,而如果仅仅使用最常规的烫台压烫的话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这对于要致力于广泛应用于商业的湿洗是远不够的。
湿洗的特点
完整的湿洗系统和干洗同属纺织品清洗领域的二种不同处理工艺和解决方案,不同的洗涤介质和化学特性天然的决定着二者的差异,相比传统溶剂干洗,湿洗有着如下明显的特点。
*不使用有机溶剂,不会向大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
*湿洗化学品中有稳定颜色,减小摩擦,洗后的衣服鲜艳明亮,气味清新,手感柔软。
*无溶剂挥发泄漏的工作环境,更舒适,更安全,更环保。
*以水为介质,更强大的去除水溶性污渍能力。
*更容易地去除各种气味。
*适合再生纤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或新型功能性面料,和多种材质的拼接混搭
当然湿洗并非完美,也存在着去除油污能力较弱,遇到较脏衣物时需要更多预处理的时间,在熨烫处理部分面料时将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能源等的不足。
湿洗的适用
湿洗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经过不断的研发、积累和试验,湿洗已发展成为一种可广泛适用于绝大多数面料和纺织品的成熟清洗技术,通过专业的设备和良好的专业培训,可以在很大范围的服装上产生出色的清洗结果。
下面图四罗列了部分可适用湿洗的纤维类型和洗涤标签,图五是各类衣物不同洗涤方案的适用性比较。需要说明的是湿洗的效果取决于所使用的设备、程序、工艺参数和化学品以及烘干整烫条件以及操作员的技能和知识。
图四:湿洗适用于洗涤的纤维类型
图五:各类衣物不同洗涤方案的适用性比较